《结果导向的司法决策研究》新书发布会在津瑞律所圆满举办

    20251012日下午,由南开大学法学院司法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天津津瑞律师事务所联合主办的《结果导向的司法决策研究》新书发布会在津瑞律所举行。我所张军权主任与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彬,天津师范大学社科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尚海涛,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组织处处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志松,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学伟,南开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百青人才于诗洋,南开大学法学院讲师张华,天津工业大学法学院讲师刘一泽,大同市平城区刑警大队队长刘宏峰,天津市北辰区司法局副局长霍立刚,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三级高级法官路诚,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 天津法官学院讲师孙世超,天津市东丽区人民法院民三庭副庭长张宇鑫出席本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组织处处长刘志松主持。刘志松处长在致辞中指出,本次新书发布会不仅是一次学术成果展示,更是理论与实践的深度对话与思想碰撞,共同探讨王彬教授的新著。他对王彬教授新书的出版表示热烈祝贺,并对与会学界和实务界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

    作为联合主办方代表,我所张军权主任在致辞中指出,司法决策是连接 法律规范与社会正义的关键。王彬教授的新书以结果导向为研究核心,从多学科视角切入,构建了系统的研究框架,对司法决策的科学化与理性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法律实务工作者是难得的智慧之书。他强调,天津津瑞律师事务所与南开大学法学院司法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合作,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精神。

    在新书介绍环节,王彬教授围绕新书的研究缘起、研究过程、全书框架、写作心得等四个方面做了主旨报告。首先,王彬教授回顾了本书的研究缘起,指出法理学界关于法律思维是规则至上还是后果考量的学术争论是该书的研究契机,他本人所发表的《司法裁决中的顺推法与逆推法》一文也参与该学术争论,该文是本书的研究起点。其次,王彬教授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跨学科视角进行全景式研究,运用伦理学、逻辑学(论辩学)、经济学、行为科学与认知科学等多学科视角展开研究,逐步形成了本书的理论框架,回应了社科法学与法教义学之争,主张法教义学框架下的后果考量。在全书框架方面,该书共分后果主义审判的概念、后果主义审判的逻辑机制、结果导向的法律适用方法、结果导向的事实认定方法以及后果主义审判的偏差及其控制五个章节,从多个维度探讨了司法决策中的后果考量问题,旨在为司法裁判提供兼顾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系统性分析路径。最后,王彬教授从写作的孤独与坚持、初心与使命、困境与突破以及研究视角的穿越与整合多个层面,谈及了新书的写作心得与创作心路历程。

    在专家研讨环节,与会学者和实务专家围绕本书的理论创新与现实价值展开了深入讨论。

    尚海涛教授认为,《结果导向的司法决策研究》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回应了现实司法问题,充分展现了作者面向中国法治建设的学术担当。他指出,结果导向不仅是一种学术理念,更体现了一种立足现实的研究取向。王彬教授的研究在法教义学社科法学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为司法决策提供了重要启示。尚海涛教授还表示,他深受书中问题意识与现实关怀精神的感染,认为学术研究唯有扎根现实、回应问题,方能展现其真正的价值与温度。他强调,王彬教授在该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路径,该书值得学界持续关注与深入研读。

    冯学伟副教授认为,王彬教授的新著以结果导向为核心概念,将结果导向与司法决策结合起来,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完美结合,符合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情理法思维。冯学伟副教授从法律史的角度,通过法律史的多个经典案例,揭示了结果导向的裁判思维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兼顾情理与法理精神的现代化表达,具有重要的本土理论价值。他认为,王彬教授的新书为理解我国传统司法实践中的价值考量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对推动我国法学方法论的更新具有启发意义。

    于诗洋副教授则从哲学与伦理学角度,对司法决策的价值基础以及伦理学中的功利主义与狭义的后果主义进行了深入阐释。于诗洋副教授认为,王彬教授在新书中对此均进行了细致论述,展现出深厚的哲学功底与跨学科的研究视野。该书通过引入伦理学的分析方法,以哲学的理性思辨支撑法学的规范推理,是法学研究方法论上的重要探索。他强调,哲学与法学的结合,能够帮助法学更好地理解法官裁判背后的逻辑,进而从多个视角解决司法决策的问题。

    张华老师在发言中高度评价了王彬教授的新作。他认为,《结果导向的司法决策研究》展现出扎实的学理功底与开阔的学术视野,体现出作者对司法决策的敏锐洞察与系统把握。该书不仅为结果导向的司法决策建构了系统的理论框架,更在理论深度与实践导向之间实现了有效衔接,堪称该领域的集大成之作。在结构安排上,张华老师认为全书目录设计科学严谨,以经典案例为切入点,将抽象的后果论分析与生动的司法实践有机结合,使理论分析获得了鲜活的素材。同时,书中的双重视角、科学的内容编排以及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态度,为该领域的研究树立了标杆。

    刘一泽老师认为,王彬教授的新著不仅回应了司法决策的现实问题,更在法学思想史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是对现代分析法学传统的深度反思与方法论创新。王彬教授的新著以后果考量作为司法论证中的理性工具,在保持法律安定性与规则约束的前提下,引导法官在解释与适用法律时兼顾社会效果与正义实现,真正实现法律结论的良善性。该书的学术贡献不仅在于理论创新,还提醒我们思考如何从实体和程序角度超越法律形式主义的问题。刘一泽老师表示,这对青年学者而言既是一种学术启发,也是一种研究方向上的激励。

    来自实务界的专家同样表达了高度认可。刘宏峰队长表示,作为基层执法者,深感在司法案件决策中平衡法律条款与现实后果关系的纠结。刘队长以办案中的真实案例为例说明了结果导向司法决策理论的指导意义。他认为,后果主义的决策理论为执法者提供了理论指导,为基层执法实践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撑,使执法者能够在坚持依法办案的同时,兼顾社会效果与人文关怀。既能维护法律的尊严,又能赋予案件温度,体现出法理与情理的统一。他认为,本书为基层执法工作提供了一幅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理论地图,对基层执法决策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霍立刚副局长结合司法实践谈到,《结果导向的司法决策研究》对审判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他指出,结果导向的审判理念不仅有助于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也能为基层司法行为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霍立刚副局长强调,价值判断与法律方法对法官法律思维的培养具有很大帮助,有助于提升审判能力,最大程度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他认为,该书对审判实践的回应非常及时,对实际工作帮助很大。

发布时间:2025-10-16